觀察力是什麼?
觀察力就是當你看到一個現象或閱讀一起事件,理解的並非只是表面的狀態,而是去思考這些現象背後的意義和原因,而有更深一層的感知。
當用眼睛看到物件表面的象徵,比如形狀、顏色、質感等,在到更細節的觀察,便是注意到它與周邊的關係,更進一步則是產生了好奇心,去挖掘為何何是圓形?為何是藍色?為何是顆粒質感的?
牛頓被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不是想著自己倒霉,是想著為何蘋果會掉下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富蘭克林在雷雨中放風箏時,電傳到手發麻的感覺,發現了閃電即是電的一種現象,提出了正負電的論點,發明了避雷針。這些科學家,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都產生了好奇心而去了解其背後會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對事件與現象有了不只停在表面上的定義,而有了人類史上突破性的發現與發明。
培養觀察力的第一步,可以從小開始…
你看到的是兩顆蘋果?還是兩顆蘋果之間的距離?
通常我們畫圖看山畫山,看蘋果畫蘋果,若你面前擺放著兩顆蘋果,你是否會以從繪出兩個蘋果之間的距離及空間,開始描繪出兩顆蘋果之間(Negative space)的空間形狀?
從小就喜歡畫畫,把家裡牆壁當畫紙,拿著筆偷畫在很久才會被發現的牆角、門後,母親便買了100張的圖畫紙和一盒12色的彩色筆給我,從那刻起,開始我的透過畫畫的觀察力旅程,也從擬摹一本史努比彩色字典上面的卡通開始…!
畫畫與其將它當作才藝,不如把它變成一項教育工具。從小開始培養小朋友的觀察力,從一張畫紙、一支筆開始,放幾顆水果在他們的面前,讓孩子開始看著東西試著用紙筆呈現出來,多次描繪同樣一個物件,會發現小孩對於同一個事物的觀察,會從一開始直觀的描寫,到更多細節的描繪,最後對加入自己對物件的看法,同是一顆蘋果、一串香蕉,不同的孩子畫出來的線條、輪廓、填色必都盡不相同,各有特色,會發現原來畫圖是可以陪養孩子開始眼、腦、手、心的相互合作,因為要畫的像,不論輪廓、顏色、神韻等,漸漸的也會開始觀察物件的比例、距離、空間之間的關係,仔細的看,用心的觀察更多的細節。
接下來要分享的是自己在經過西方的視覺教育訓練的學習過程中的幾項重要練習:
觀察力訓練,讓腦、眼、手合一:
- 試著用文字寫下來:
先不動手畫,用文字描寫出你即將要畫的景象,寫在你畫紙的角落,寫完之後,開始用圖像紀錄的方式畫在紙上,完成後,可以去對應你畫的圖和你寫的文字是否都呼應到了。 - 觀察虛與實的空間:
用原子筆開始畫你眼前的景象,以不用橡皮擦拭、筆不離開紙張的原則,除了勾勒出物件以外,並試著注意物件與物件之間的『空間』並將其勾勒出來,其空間正是所為的negative space,這樣的方式觀察,並連續勾勒,直到整個空間感出來。 - 將物件幾何化:
試著用幾何去想像一個物件的組合,比如杯子的構成有方形、橢圓、圓形,分別適合放在哪個部分。
試著練習上述的幾個方式,你將會有意外的收穫~
將觀察養成習慣,迎接各種挑戰,從培養觀察力開始
觀察力能夠訓練孩子們的思考、分析、判斷能力,沒有人與生俱來這些能力,不斷的透過實作與練習,訓練自己,從看~到觀察,在這連續的練習中,幫助我們在速效、資訊廉價的數位時代裡,擺脫循環的盲從,面對各種狀況,能有自己的觀點,並作出策略性的選擇與判斷。
作者蛛絲馬跡:www.jcwad.com www.iwoogo.com